西元69年尼祿過世之後,當時正在現今以色列境內掃除叛亂份子的維斯帕先繼位,成為羅馬帝國的新任皇帝,在位的十年時間,維斯帕先並沒有為個人建造豪華的宮殿,他要建造一個新的羅馬城,並把尼祿的花園與別墅向公眾開放,他更在醞釀一個更偉大的計畫,建立一座永遠屹立的競技場。早在西元六百年前,帕拉丁山與阿維丁山之間的寬廣山谷上就已經存在著早期的大型娛樂場─大賽馬場。在西元前363年為了避免台伯河氾濫,賽馬場的看台墊高至4公尺,在西元前174賽馬場劃分了表演區與觀眾區,在西元前一世紀中期,凱撒對大賽馬場進行較大的改建,把跑道加長為U字形的運動場。這也是羅馬帝國當時最大的運動場館。 尼祿·克勞狄烏斯·凱薩·奧古斯都·日耳曼尼庫斯,又名尼祿·克勞狄烏斯·凱薩·杜路蘇斯·日耳曼尼庫斯,羅馬帝國皇帝,54年-68年在位。他是羅馬帝國朱里亞·克勞狄王朝的最後一任皇帝。 競技場的發展其實也是有幾個階段性的發展,早年的競技場無論規模的大小,也許是依天然斜坡而建,或是在地面挖坑建造,再建造支撐看台的護牆。龐貝遺址所挖掘出來的羅馬競技場遺址可作為這類競技場的代表,它的建造時間約在西元前70年,建立在地面上挖出的一個大坑中,看臺一層一層向上,觀眾席更是完全在岩石上「雕」出來。 在石造的羅馬競技場發展之前,西元2世紀之前,羅馬人也曾經不斷地建造木結構的圓形競技場,相較於石造的羅馬競技場,木製結構的羅馬競技場費用較為低廉,但是容易倒塌、更容易遭到火災的毀壞。 維斯帕先所要創造的競技場是超越上述的羅馬建築,他在尼祿的金殿上蓋了羅馬競技場的地基。在地基建成之後,地下室與看臺同時建造,看臺距離地面5公尺的內圈是議員的座位區,看臺內有非常多的區域,每個區域都有一個入口,藉由不同的入口,才讓動則幾萬人的競技場得以疏散。經過仔細的計算,第二層的看台區向上傾斜30度,第三層更向上傾斜到35度,讓每一層的觀眾都能看到競技場內的比賽活動。最後維斯帕先建造出可以同時容納5萬人的大型運動場。 格鬥競技的起源有許多人認為是宗教儀式的一部份,是在葬禮上用活人獻祭死人。後來的格鬥競技逐漸演變成格鬥士與格鬥士的競爭,為了刺激甚至發展出人獸鬥的劇碼。格鬥士在拉丁文的語意是「劍」的意思,其實格鬥士也有許多種類的分別,例如:持長矛與短劍的高盧格鬥士、帶動觀眾情緒的帕加尼奧讓格鬥士、持網進行格鬥的網人等等。 格鬥通常都是在下午舉行,早上大多都是野獸展,這樣的野獸展也宣示性的告知羅馬民眾接下來會有哪一些野獸進入競技場進行格鬥,在野獸展後也許會有執行基督徒死刑的儀式,最後才是我們熟悉的競技活動。因為有執行基督徒死刑的儀式,也讓若望‧保祿每年在羅馬競技場舉行哀悼殉難基督徒的儀式。 格鬥士的來源有許多管道,有從小就在格鬥士學校內接受訓練的格鬥士,當然也有戰俘成為格鬥士,自然也有許多掮客在做販賣格鬥士的買賣,甚至在格鬥比賽之前有所謂的賭博也在羅馬時期展開。格鬥士也像許多運動明星一般受到相當多女性觀眾的注意,也發生過女性與格鬥士私奔的事件。 從羅馬的競技場不但可以從建築的技術與角度來看待,更可以從生活休閒娛樂的角度來看待,我們可以把競技場當作一個羅馬民眾生活的博物館,藉由目前殘存下來的馬賽克壁畫來得知當年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