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縮影|伊斯法罕伊瑪目廣場

伊朗-shutterstock_162809627-伊朗幕斯法罕-B

西元一五九八年,阿巴斯大帝Shah Abbas決定將其波斯帝國的首都從西北城市加茲溫Qazvin移至伊斯法罕Isfahan,成為後來成為伊朗歷史上最偉大的城市計劃。阿巴斯大帝選擇了扎揚德河“ 賦予生命的河流 ”流經的伊斯法罕,使薩伐維王朝的首都都遠離最大的對手奧斯曼帝國,同時又獲得波斯灣的更多控制權。伊斯法罕位於穿越伊朗中部的主要南北和東西向路線上,該城市有世界上第二大的城市廣場─伊瑪目廣場,廣場上有著伊朗和伊斯蘭建築的傑出典範。廣場由薩伐維國王阿巴斯一世Safavid shah Abbas I於17世紀初建造,由兩層高的拱廊接壤,兩側各有四座宏偉的建築:東面是謝赫·洛法拉赫清真寺Sheikh Lotfallah Mosque;西邊是阿里·卡普Ali Qapu皇宮;北邊是市集Qeyssariyeh;在南部是著名的皇家清真寺Masjed-e Shah。

薩伐維王朝之前,伊朗的城市建築群中並不典型,往往城市是緊緊地建造在一起,沒有很大的空地。相比之下,伊斯法罕Esfahan的公共廣場非常大:長560 m,寬160 m,佔地約9公頃。廣場的建築元素,包括商店拱廊,在美學上均非同凡響,並配有大量的瓷磚和繪畫。至此,伊朗的城市建立符合獨特的、一致的、和諧的城市建築計劃,展現出獨特伊朗建築文化的代表。Shaykh Bahai是負責伊斯法罕城市規劃任務的首席建築師,他將項目重點放在兩個關鍵特徵上:城市的著名建築和伊瑪目廣場。從政治的角度來探索,阿巴斯大帝上台之前,波斯擁有分散的權力結構,在這種結構中,不同的機構為各自的權力而戰,包括軍隊Qizilbash以及組成帝國的不同省份的州長。阿巴斯大帝希望破壞這複雜的政治結構,而藉由重建伊斯法罕達到中央集權,故聚集波斯權力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國王清真寺為代表的神職人員的權力,皇家市集代表的商人的權力,最重要的是居住在阿利卡普宮中的皇帝本人的權力。

從宗教上來說,伊朗的走向什葉派的路就是在薩伐維王朝時期興起的,有別於神秘主義的塞爾柱土耳其的神學思想,伊朗人正在尋找一種強調波斯式的建築設計。古老的波斯擁有非常豐富的建築遺產,而伊旺的獨特設計實際上取自早期的薩珊宮殿設計:如阿達希爾的宮殿。因此,伊朗的伊斯蘭建築見證了一個型態的出現,不同於早期阿拉伯清真寺如Umayyad清真寺的低調設計。伊朗清真寺的建築通常採用方形中央庭院的形式,每側各有大入口,給人以通往精神世界的門戶的印象。

一、柔特菲拉清真寺
謝赫·柔特菲拉清真寺Sheikh Lotfollah Mosque建於1603年至1619年之間,是阿巴斯大帝獻給岳父謝赫·洛特弗拉Sheikh Lotfollah,這位受尊敬的黎巴嫩伊斯蘭學者,出生於黎巴嫩、什葉派的成員,受到薩伐維的鼓勵來到伊朗定居。起初,柔特菲拉住在什葉派第二聖地馬什哈德Mashed,由於當時該地區政治動盪,先後居住在加茲溫、伊斯法罕,最終柔特菲拉死於1622年。謝赫·柔特菲拉清真寺與伊朗各地的許多其它清真寺相比,似乎非常特殊,既沒有尖塔也沒有院子,可能是因為清真寺從未打算供公眾使用,而僅是用作皇家婦女的朝拜之地。由於居住在阿里·卡普宮內的皇家婦女也有聚禮的需求,避免婦女穿過廣場走到清真寺,阿巴斯大帝Shah Abbas讓建築師建造條隧道,橫跨從阿里·卡普宮到清真寺的廣場。到達清真寺的入口時,人們將不得不穿過一條蜿蜒曲折的通道,直到最終到達主體建築。這種設計的明顯目的是盡可能地保護皇宮婦女的目的。


柔特菲拉清真寺的設計非常簡單:沒有庭院、沒有內部伊旺Iwan。建築物本身由扁平的穹頂組成,穹頂位於方形的穹頂室上。與這座清真寺的簡單結構相反,內部和外部的裝飾都極其複雜,並且在建造過程中使用了最上乘的材料和最棒的工匠。著名的詩人羅伯特·拜倫Robert Byron談到這座清真寺:我不知道穹頂內部是波斯伊斯蘭天才的典範。在進入到柔特菲拉清真寺前,您就會被外牆帶有阿拉伯式花紋和花卉圖案的裝飾圖案吸引,入口是半月形的,門廊本身包含蜂巢型的石雕,在清真寺內部,牆壁上裝飾著成千上萬的馬賽克,其華麗的天花板裝飾著一系列精美設計的馬賽克圖案,通常伊朗人會稱這樣的馬賽克是多彩的馬賽克(هفترنگی),這樣的建築是由建築師是謝赫·巴哈伊Sheikh Baha’i首席建築師和烏斯塔德·穆罕默德·里扎·伊斯法罕尼Ustad Mohammad Reza Isfahani阿里·雷扎·阿巴西Ali Reza Abbasi建造,無論是在美觀還是質量上,都超過了伊斯蘭世界以前創造的任何作品。

柔特菲拉清真寺的圓頂下方是旅者參觀的重點,西牆拜龕的深藍色底圖上綴滿小花。清真寺設計的每個平面、重複或單獨的花朵都有其自己的美。但是,隨著旅者的移動,整體就會變得更加美麗。光線被上釉和未上釉的表面打碎了,使得旅者的每一步,馬賽克都會以無數閃亮的圖案重新排列自己……。對筆者而言,以前從未遇到過這種輝煌的清真寺建築。圓頂內部中央的“孔雀”是柔特菲拉清真寺的獨特特徵。如果您站在內廳的入口處,隨著視線投向頂點處看著圓頂的中央,陽光從天花板上的孔洞進來,旅者就會看到一隻孔雀,您難以想像的是建築師設計建築的同時連同光影的變化都如此精準掌握。著名的伊斯蘭建築研究學者芭芭拉·布倫德Barbara Brend認為:在圓頂下方可以看到拱形小窗,給人光亮的印象,光的運動和靜止是宗教象徵主義的力量,代表宇宙的和諧。


柔特菲拉清真寺的圓頂和大不里士藍色清真寺被認為衍生自亞茲德的沙瓦利清真寺。該清真寺的瓷磚設計似乎不是完全對稱的,尤其是在圖案顏色方面。它們被描述為有意的“對稱”不對稱( “symmetrical” asymmetries)。清真寺的銘文反映出建成時困擾著國王的事情,那就是說與伊斯蘭教遜尼派在教義上的差異,因此需要定義十二伊瑪目的教義,宗教背後顯示的更是薩伐維王朝對鄂圖曼帝國的對抗。圓頂外牆上藍底上白色瓷磚上的碑文由三個古蘭經章組成;太陽91,al-Shams、人76,al-Insan和豐盛108,al-Kauthar。上述的經文強調純潔靈魂的正當性及拒絕上帝之道人的命運,最有可能是指鄂圖曼土耳其人。圓頂拜殿的右手邊古蘭經章節敘述到,在上帝派遣使者穆罕默德之前,基督徒或猶太人無法獲得真實經文的明確證據。拱門下文字不是古蘭經,而是說神的祝福在什葉派烈士身上。清真寺內部也有謝赫·巴哈伊Shaykh Bahai的詩歌祈求完美無缺的人穆罕默德,法蒂瑪和十二個伊瑪目的幫助,而圓頂內部的銘文則強調慈善,祈禱和誠實的美德,以及信奉伊斯蘭教及其先知的正確性與其他宗教的錯誤。

二、阿里卡普宮
阿里卡普宮“Ālī”意為“帝國”或“偉大”、卡普Qāpū意為“大門”,為什麼宮殿會被取此名呢?許多研究者認為阿巴斯大帝十分尊敬第一任什葉派伊瑪目·阿里Shiite Immam Ali;另一方面,卡普Qapu是土耳其語,意為“宏偉的大門”,別忘記薩伐維王朝可是突厥血統。因此17世紀初期薩伐維王朝的阿巴斯大帝下令建造在伊斯法罕興建的王室宮殿,在帖木兒時代的宮殿和花園的所在地建造宮殿,更在此地舉辦第一次慶祝伊斯蘭曆1006年西元1597年的諾魯孜節伊朗新年。阿巴斯二世Shah Abbas II對阿里卡普宮殿的建築與裝飾充滿熱情,在位期間建築三樓宏偉的大廳,以自然色彩描繪鳥類的天花板一直保持著薩伐維王朝的藝術風格,此乃薩伐維王朝時期藝術風格的最佳例證,該壁畫藝術都是宮廷畫家Reza Abbasi所創作的自然主義壁畫,作品包含有花卉、動物和鳥類的圖案。凱加王朝的納塞勒丁皇帝在位期間Naser ad-Din Shah1848-98,皇宮內部受到修復大量的修復,因此現在阿里卡普宮殿內部藝術存在著薩伐維王朝與凱加王朝時代的特徵。皇家音樂廳位於宮殿的六樓,牆壁上發現深深的圓形壁龕,不僅具有美學價值,更具有聲學效果。通過兩側的樓梯可以攀登至宮殿的高處,旅者往往發現樓梯越往上則台階越窄,或許正是這種安全措施,每側的樓梯最多同時只能有一個人爬樓梯,更可以想見樓梯轉彎處的凹槽應該是皇家衛隊佔用。綜上所述,阿里卡普被認為是薩法維建築最佳的範例和象徵伊朗的伊斯蘭遺產。


在17 世紀薩伐維王朝的競爭對手是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在薩伐維王朝時期強調什葉的信仰思想,有別於鄂圖曼土耳其的遜尼信仰思想,更多的歐洲國家都企圖在兩個帝國之間製造敵意,但有趣的事情是兩個帝國都是同屬於突厥的人種。阿巴斯大帝曾經有想要移動伊瑪目阿里在納傑夫的陵寢到伊斯法罕,該行動進一步增強了阿里卡普宮殿的神聖性。從那時起,任何經過大門的人都必須從馬背上下來,甚至連國王也不能例外。此外,那些尋求王室恩寵的人必須以懇求親吻大門,而那些獲得王室批准的人則必須親吻大門。此外,相較於廣場上其他三座主要建築的入口都凹進了圍牆,而阿里卡普宮殿則是凸進伊瑪目廣場。綜上所述,旅者其實可以理解阿里卡普在政治、權力角色上的重要性。

國王清真寺Masjed i Shah,原要取代更古老的星期五清真寺Jameh Mosque進行週五聚禮。為了實現目標,國王下令興建國王清真寺,搭配上該市最大的圓頂,伊朗人用便宜又快捷的七色面磚裝飾清真寺,並最終加快了建築進度。這項工作是由伊朗境內最好的工匠完成的,最後,清真寺在國王Shah逝世幾個月後完成。許多歷史學家都對國王清真寺建築位置感到好奇,因為國王清真寺並沒有朝向麥加方向,唐納德·威爾伯為此提供最合理的解釋;建築師的願景是使清真寺的圓頂在伊瑪目廣場中的任何地方都可被看見。如果伊瑪目廣場的軸線與麥加的軸線重合,那麼清真寺的圓頂就不會被通向它的高聳的入口掩蓋。通過在兩者之間形成一個角度,每個人都可以在廣場上欣賞到國王清真寺的建築。


清真寺的伊旺大門Iwan在公共廣場上,拱門由綠松石以蜂巢狀裝飾,皆為伊斯蘭建築的特色。伊旺兩側上升兩個高42米的宣禮塔,上面是精美雕刻的木製陽台,皇家宮廷書法家雷扎·阿巴斯題寫建築奠基日期,此外還讚揚了穆罕默德和阿里。在入口中間的中間,有個小水池和供馬匹休息的地方,寺內有大理石盆提供信仰者淡水或檸檬水,如今保有著四百年的歷史。任何清真寺的顯著特徵就是尖塔,而在國王清真寺內部有四個,不過伊朗文化認為高塔尖塔被認為不適合祈禱,因此國王清真寺的西伊旺上建造個木質小空間,波斯語中被稱為 goldast,此處才是宣禮員進行喚拜之處。在圓頂下的中心處,聲學的反射是許多遊客感到有趣的事,因為建築師在創造圓頂時企圖使伊瑪目的聲音仍然能被所有人聽見,該建築師在設計時的精心規劃至今仍然可見。在拜殿的壁龕上方有個小空間,據傳國王在上面放了一塊鑲有金的木櫃,內含兩件文物:一本是古蘭經,據說是伊瑪目·雷扎Imam Reza複製的、另一本是沾滿鮮血的伊瑪目·侯賽因長袍。儘管從未展示過,但據說這件長袍具有神奇的力量。

伊瑪目廣場

在7世紀阿拉伯人將圓頂引入伊斯蘭建築設計後,圓頂經常出現在清真寺的建築中,波斯人在幾個世紀以前就建造了此類圓頂,並且在伊朗發現世界最早的大型圓頂實例,例如:少女城堡。因此,薩伐維王朝在圓頂建築大量借鑒伊斯蘭以前薩珊王朝時期的建築知識,創建從八邊形結構到圓形圓頂,這個特徵也被引入伊朗清真寺。薩伐維復興波斯穹頂建築,波斯穹頂的獨特之處在於,它與基督教世界、鄂圖曼帝國、蒙兀兒帝國所創造的穹頂是有區別的,伊朗運用彩色瓷磚覆蓋清真寺內部與覆蓋著穹頂的外部。這些圓頂反射出陽光,看起來像是閃閃發光的綠松石寶石,沿著絲綢之路的旅行者可以在數英里之外被看到。國王清真寺的圓頂高度達到53米,在1629年完工後將成為城市中最高的圓頂,國王清真寺的雙層圓頂,兩層之間的高度為14米。瓷磚與雙層圓頂的建築都是國王清真寺深受到帖木兒王朝建築風格影響下的證據。


國王清真寺是個巨大的建築物,據說包含1800萬塊磚和475,000塊瓷磚,在早期的伊朗清真寺中,瓷磚是用彩陶馬賽克製成的,這是個緩慢而昂貴的過程,其中將單色瓷磚切成小塊,然後組裝成複雜的設計。根據約翰·查丁的研究Jean Chardin ,正是波斯空氣中的低濕度使顏色變得更加鮮豔,而不同圖案之間的對比度則比歐洲的瓷磚強得多。但與柔特菲拉清真寺相比,國王清真寺的瓷磚在質量和美感上都遜色。


伊斯法罕是薩伐維王朝的首都,伊瑪目廣場就是要代表著該國經濟、宗教、社會力量、政府和政治的核心。廣闊的伊瑪目廣場被用於慶祝、散步、公共處決、打馬球和集結部隊。四面的拱廊上有數百家商店。因此,伊斯法罕伊瑪目廣場是薩伐維王朝時期社會文化生活的傑出紀念碑。當您來到伊朗旅行,請您絕對不能錯過伊朗高度文化表現的城市,此時您就會理解到伊斯法罕世界之半的意思,也就是伊斯法罕幾乎就是世界的縮影。

參考行程

出發日:2020/09/30, 11/04, 11/25, 12/16

🗓詳細行程

分享此文 Share this...
Share on Facebook
Facebook
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