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禮部落|第三部曲—未來希望

文化生態的阿禮

自二零壹零年起連續由屏科大森林系陳美惠副教授團隊與族人一起推動阿禮部落參與保護區監測計畫,透過監測規劃及居民培力,使得居民不僅有能力監測生態資源,也成為阿禮部落生態旅遊的種子部隊。二零一六年屏東縣霧臺鄉由部落族人提出申請「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由下而上發起環境保護行動,終於在二零二零年7月8日完成劃定公告,屏東縣霧臺鄉阿禮、神山與大武部落,是全台第一個原住民族地區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日後進入部落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由部落依法管理,設定旅遊控管旅客量、旅客行為,搭配專業導覽機制,讓生態體驗活動與自然人文生態景觀朝向永續經營目標邁進。

對於許多北部的遊客來說,南臺灣的櫻花等於霧台的櫻王,對於許多南臺灣專業旅遊者就知道阿禮部落的櫻花絕對不亞於霧台的櫻花。然而在推動部落旅遊的時候,包宇軒卻不急著操短線的炒做櫻花為主題,這絕對是個需要勇氣的決定。宇軒緩緩地說櫻花是沒有什麼用途的植物,唯一的功用僅有觀賞而已,相較之下紅肉李、佛手瓜、小米與紅藜才是魯凱族傳統的經濟作物,部落需要重新把這些作物重新種植回來,再依照魯凱的部落文化設定主題推展觀光,這樣的觀光活動才能與部落的文化串聯起來,即使未來國境開放後,這樣的傳統文化體驗行為仍然具有極大對外國觀光客的吸引力,創造出越在地、越國際的旅遊商機。

隨著台二十四線走到阿禮部落時,絕對要來到頭目的家屋,細緻的公岩與母岩堆疊出獨具魯凱族風味的石板屋,門口用漢語寫到:「阿爸禮握手」代表著家族名字,該建築更在日治時期的研究學者千千言住太郎繪製過的建築,收錄在《台灣高砂族的住家》一書中。一進入頭目家屋所見即是漂亮的石板堆砌起來的家屋以及木造的梁柱,梁柱中藏著家族的秘密。原來早期魯凱族未有文字,於是發展卓越的石材及木材雕刻藝術,將要敘述的故事及人文雕刻下來作為傳承及傳達,照片中的木頭立柱位於頭目家屋,分別雕刻著四位頭目人像,圖中的人頭紋即是阿爸禮握手(Abaliwsu)第一代當家大頭目Cegaw(智高),第二代到第四代當家大頭目分別為Vulruku(福祿古)、Drangalru(郎阿魯)、Lavuras(拉夫拉斯)也都有主於自己的梁柱雕飾,由此判斷家屋已經擁有超過一百七十年以上的歷史了。大廳內的陶壺其實藏著家族歷史的秘密,陶壺廣見於魯凱族與排灣族的社會中,這種形式獨特的陶壺製作技術早已失傳,因它是祖先流傳下來的,所以被族人視為無價之寶,而且是貴族、英雄、望族家的標幟之ㄧ,象徵著名份與權利。因此,大多數有價值及各種類型的陶壺都在大頭目手中。所以以前的族人若因出嫁或遠行離開故土,會從家中的陶壺掰下一塊陶片,將來重返故鄉,族人或是後代的子孫會帶著陶片回來認祖歸宗,陶片對上陶壺的缺口,代表「終於回家了」,意義深遠。從陶壺的歷史鑑定當中發現,最古老的陶壺已經有三百年以上的歷史了。聆聽導覽至今,筆者已經對於建築與文物產生了濃厚的情感,許多旅者認同阿禮的部落導覽已經達到深度、知性之旅水準。

Sasadra古道在過去是連結部落內部與向外聯繫的道路,獵人、下田耕種的族人回家的必經之路。累了就在古道中途稍作休息、族人會在此互相傾吐遭遇的不順利,除去負面情緒後,再將愉悅的心情帶回家。Sasadra古道以石板堆疊而成,藉此工法創造許多適合小動物休息的棲地,因此才讓阿禮部落的生物資源如此豐富,除了聽見周圍的蟲鳴鳥叫,隨地可見小型哺乳類所留下的獸徑。躲藏在蕨類植物中的金線蓮,更是部落與屏科大共同極力發展的經濟作物,期待未來阿禮部落能成為台灣金線蓮的栽種中心。

來到阿禮部落的安息日教堂,教堂前明顯隆起的土丘就是八八風災後遺留下來的痕跡,可以想見風災當時山壁推擠的狀態,部落希望未來能在此建立八八風災紀念館,讓人類記得環境保育的重要性,部落永遠部會忘記這場特殊氣候帶來文化與部落危機的重要事件。

走訪阿禮部落發現原來在2001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視覺藝術特別獎」的杜文喜先生竟然是來自阿禮部落,土耳其伊斯坦堡國際雙年展的作品肯定他的藝術具有人類的共通性,可說是將台灣原住民藝術推向國際的重要里程碑,也因此而獲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推舉為第6屆「促進原住民社會發展有功團體暨人士」。看著杜文喜先生創作的部落故事牆,其生動、靈巧的雕刻方式,把部落的文化一一的展現在旅者面前。原來阿禮部落不僅僅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更有著美好環境下孕育著擁有藝術深度的美學大師。您還沒有來過阿禮部落嗎?請您趕快跟隨著百夫長的腳步一起踏上台二十四的最深處、西魯凱族最高、最深遠的部落─阿禮。期待您的到訪發現重生後的部落,伴隨著族人的返鄉之路。

行程參考

分享此文 Share this...
Share on Facebook
Facebook
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
Twitter